魔豆启城梁宗平:小心"互联网思维"忽悠
来源: | 作者:魔豆启城 | 发布时间: 2015-10-25 | 62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记者:很多人希望做大做强,为什么你却说要做一个小公司。


梁宗平:我们曾服务过许多世界500强企业,不少人创业后都想做一家大公司。后来我发现真正创业之后又不是那么回事。一个大公司的出现往往需要许多条件,包括行业风口、顺势而为等等。对于做品牌营销来说,在当前生态下单纯从量的角度而言,很多时候意味着会牺牲掉好的服务,贴身的服务,真正量身定做的服务。


这个时代急功近利,许多人只想通过 “好”的数据去取悦别人,不大管实际的营销效果。这让我们陷入了思考,这难道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吗?如果单纯从公司收益角度上讲,或许它符合了,但可能并不具有可持续性。某家世界500强企业市场总监曾告诉我,他们已经不搞竞标了,很累而且越来越没有价值,于是他们找到了一家服务很好规模却不大的公司做长期的合作,有很充分的沟通,有创意的空间,效果非常好。


相比去拼价格、比规模、比关系,我们更希望纯粹一些,从专业、从效果的角度把每一家品牌客户服务得更好,让客户觉得更超值,这些与公司快速扩张相比要重要,也体现了我们的价值观。


记者:您说到的贴身服务,是一种强调客户体验的描述吧?是大家现在热衷的“互联网思维”?


梁宗平:量身定做的贴身服务,其实就是以用户(客户)为中心的思维。一些传统的公司感觉客户越来越难侍候,以前依靠信息不对称很容易“说服”客户,但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传播生态的巨变,这种方式正在成为过去式,因为客户也在迅速成长,客户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。


有一些老板很讲效率,希望见面沟通后就能立刻提供出解决方案。每当这个时候,我们会耐心的告诉他们不能急,如果公司需要量身定做的,真正有质量的服务,必须要给我们必要的时间去了解这个品牌和需求。随着项目的推进,客户开始感觉到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。在这个新时代,最大的变化就是营销机构和品牌客户在共同成长,而不是某一方占据着绝对的主导。


记者:很多企业高层,甚至是传统品牌营销的人士忧虑不了解“互联网思维”,您却提出警惕“互联网思维”的忽悠,为何?


梁宗平:忧虑是源于不了解。时代变化太快,无论是传统企业的老板,还是传统的营销人,不管他们过去多辉煌,当突然面对相对陌生的互联网环境时,难免有所恐慌,因为一直没有经历过。


我曾经提出,互联网思维可能是个“大忽悠”,是一群从事互联网相关的人对一群非互联网人士的大营销,并从中各取所需。一些人甚至乐于制造一些恐慌,并趁机获利。这样的例子太多,很多传统企业老板希望投资新行业,莫名其妙就被忽悠了大笔资金,而忽悠的方法对于了解互联网的人来说却又是那么的“业余”。


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,就是以用户为中心,在互联网传播的生态下,对用户的深刻理解。我在1999年开始涉足互联网,当时是非常纯粹的喜爱,喜欢在计算机机房里折腾,大三开始在校外的互联网公司做相关的设计开发和推广。十几年来从未离开过互联网的前沿领域,经历了中国互联网起步发展到普及的过程,这份经历让我们的内心更踏实,也让我们更清楚互联网如何更好的为品牌营销服务。实际上,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营销人来说并非那么可怕,但单靠经验的模式已成过去,持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。


记者:怎么看传统营销和数字营销?您提出的营销价值,怎么理解?


梁宗平:我的理解是营销没有绝对的新旧之分,变化太快了,就像PC互联网很快就变成“传统”了。实际上只是手段和方式变了,我们要思考的始终是怎么实现更好的传播,如何更好的影响受众,要考虑到不同的传播生态下平台的变化及营销传播策略的变化,如何进行整合营销。无论品牌传播生态怎么变,创新和创意依然是最关键,而这两者都离不开对用户和受众的准确理解。


梁宗平,魔豆启城创始人,魔豆品牌实验室主任,华南理工大学硕士。1999年起涉足互联网,2000年获全国互联网大赛大奖。


长期在IT互联网等创新领域从事前沿的研究与实践,曾就职于互联网、品牌研究、市场营销、媒体等知名机构,担任过互联网公司高层、新媒体创新项目负责人、门户网站主编、财经类杂志主编,是国内第一个品牌监测系统的主要参与人,是国内第一批研究微博与微信传播的营销者,也是国内较早一批在公开场合提出O2O营销设想的专业人士。


2012年在广州创办魔豆启城公司并担任CEO,致力于为品牌提供创意的营销与传播服务。梁宗平所带领的团队以创意策划和数字营销见长,成功实施了多个国内首创性的项目,获得了主流媒体广泛报道,并长期服务于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国移动、天河城、ZOOCOFFEE、陈李济、合和昌、唯品会等国内各行业知名品牌,特别是在新媒体营销上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。